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轮状病毒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可能由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季节因素、年龄因素等原因导致。轮状病毒腹泻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预防接种、隔离消毒等方式缓解。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通过污染的手、食物、玩具等间接传播。家长需注意儿童手部清洁,避免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时,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家长需保证儿童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症状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治疗时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
居住环境拥挤、饮用水污染、粪便处理不当等不良卫生条件会增加轮状病毒感染概率。家长需做好家庭卫生清洁,定期消毒儿童用品。卫生条件差可能导致病毒长期存在环境中,引起反复感染。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
轮状病毒腹泻在秋冬季节高发,可能与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更易存活有关。家长在流行季节需加强防护,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季节性流行期间感染症状可能更典型,表现为频繁水样便和脱水。治疗时可使用鞣酸蛋白酵母散、复合乳酸菌胶囊、胃蛋白酶颗粒等药物。
6个月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与肠道免疫功能不成熟有关。家长需特别注意该年龄段儿童的防护。年龄小的患儿可能出现严重脱水,需密切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补液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需注意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家长需做好患儿臀部护理,每次便后及时清洁,防止红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出现持续呕吐、嗜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预防方面建议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