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孩子身体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癫痫、低钙血症、脑炎、脑膜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癫痫药物、补钙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6个月至5岁儿童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可能突发全身抽搐,伴随意识丧失。家长需立即让孩子侧卧防止窒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抽搐。
反复发作的肢体抽动可能与大脑异常放电有关,常伴眼球上翻、口吐白沫。家长需记录发作时长和表现,就医时提供视频资料。神经科医生可能开具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或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等抗癫痫药物,需定期复查脑电图。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导致血钙降低,引发手足搐搦或喉痉挛。家长应保证每日400-800单位维生素D3滴剂补充,多食用奶酪、豆腐等高钙食物。医生可能开具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或碳酸钙D3颗粒,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病毒感染引起脑实质炎症时,除抽搐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嗜睡。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送医,避免剧烈摇晃患儿。治疗需住院进行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细菌感染导致脑膜刺激征时,常见颈部僵硬、畏光伴抽搐。家长需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确诊后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
日常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抽搐发作时切勿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规律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及脑部影像学检查。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避免含咖啡因食物。疫苗接种需按时完成,流感季节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