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受惊吓后可能出现哭闹不安、睡眠紊乱、食欲下降、肢体颤抖、回避行为等症状。受惊吓属于儿童应激反应,多由突发声响、陌生环境或创伤事件引发,通常短期内可自行缓解,若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呕吐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
突发性剧烈哭闹是婴幼儿受惊吓的典型表现,可能伴随紧握拳头、面部涨红等躯体反应。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用轻柔拍抚、摇篮曲等方式安抚,避免持续高声调哄劝加重刺激。哺乳期婴儿可通过肌肤接触缓解焦虑。
表现为入睡困难、夜惊或频繁惊醒,部分儿童会出现梦呓或梦游。建议家长维持固定睡前程序,睡前1小时避免激烈游戏,卧室使用暖色小夜灯。持续睡眠障碍需排查维生素D缺乏或神经系统异常。
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拒食、进食量减少或进食后呕吐。可提供温热的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喂养。若伴随腹泻或体重下降需检测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部分儿童受惊后会出现手部震颤或全身性惊跳反射,通常数分钟内自行停止。家长需用毯子包裹孩子躯干提供安全感,避免摇晃或拍打背部。反复发作需鉴别低钙血症或癫痫小发作。
对特定场景、物品产生恐惧回避,如拒绝进入事发房间或接触相关物品。可通过渐进式脱敏治疗改善,如先陪同远距离观察恐惧源,逐步缩短距离。合并社交退缩需评估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
日常应避免让孩子接触恐怖影视或突然的巨响刺激,建立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情绪。可适当补充含γ-氨基丁酸的功能性食品,但不宜使用安神类中药。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影响生长发育,建议到儿科或儿童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进行脑电图、血钙检测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家长记录症状发作的频次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