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倍氯米松,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对于急性发作,可联合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福莫特罗,快速缓解症状。长期管理还需结合环境控制、免疫调节和定期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基础药物。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倍氯米松通过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这些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才能有效预防哮喘发作。对于轻度哮喘患儿,低剂量吸入即可达到控制效果;中重度患儿则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吸入给药方式能减少全身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快速缓解。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福莫特罗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这类药物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需在发作时按需使用,不宜长期频繁使用,以免降低疗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对于频繁发作的患儿,可考虑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白三烯的炎症作用,减少气道炎症和支气管收缩。对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不佳或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考虑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口服给药方便,尤其适合年幼儿童,但需注意监测肝功能。
4、环境控制是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环境诱因对哮喘的影响。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从根源上减少哮喘发作。
5、免疫调节和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哮喘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补充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功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可提高肺功能,增强体质。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帮助患儿建立积极心态,减少因情绪波动引发的哮喘发作。
6、定期随访和病情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家长应记录患儿的症状变化、药物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控制良好的患儿,可逐步减少药物剂量,但仍需长期监测,防止病情反复。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需采取综合管理策略,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结合快速缓解药物、环境控制、免疫调节和定期随访,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家长应积极配合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实现长期稳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