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股疝和白线疝五种类型。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多见于男性。其发生与腹股沟区域腹壁薄弱有关,常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腹压增高的人群。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包块可消失,站立或咳嗽时包块突出。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后果。
脐疝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肥胖人群。婴幼儿脐疝多与脐环闭合不全有关,多数可自愈。成人脐疝则与腹壁薄弱、腹压增高有关,常见于妊娠、肥胖或长期咳嗽者。脐疝表现为脐部突出包块,平卧时可消失。成人脐疝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以防止嵌顿等并发症发生。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的患者。其发生与手术切口处腹壁薄弱有关,常见于肥胖、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激素者。切口疝表现为手术切口处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包块可消失。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需注意预防术后感染。
股疝多见于女性,与股管解剖结构有关。其发生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股环薄弱有关,常见于多次妊娠或长期便秘者。股疝表现为大腿根部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包块可消失。股疝容易发生嵌顿,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
白线疝又称腹直肌分离,多见于中年男性。其发生与腹白线处腹壁薄弱有关,常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腹压增高者。白线疝表现为腹正中线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包块可消失。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需注意预防术后复发。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期咳嗽,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适当进行腹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可增强腹壁肌肉力量。饮食方面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促进组织修复。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疝气,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