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后纤维化、哺乳期牵拉损伤、乳腺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牵拉矫正、负压吸引装置、乳头支撑器械、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胚胎期乳腺芽发育障碍导致乳晕平滑肌纤维发育不全,乳晕基底组织支撑力不足形成内陷。轻中度可通过每日三次温水敷贴后配合手法牵引,持续三至六个月可改善。
乳腺导管系统先天性挛缩牵拉乳头向内凹陷,常伴随哺乳期乳汁淤积。哺乳期妇女需使用医用级乳头矫正器持续牵拉,必要时需行导管松解术。
乳腺炎或乳头皲裂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收缩,导致乳头固定性内陷。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软膏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软化瘢痕。
不当哺乳姿势造成乳头基底部韧带机械性损伤,常见单侧内陷伴哺乳疼痛。需立即停止患侧哺乳,使用硅胶乳头保护罩缓冲吸吮压力,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组织修复。
乳腺癌或导管内乳头状瘤生长压迫导管系统,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单侧内陷。需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明确诊断,恶性肿瘤需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
建议每日进行乳房自查,选择无钢圈支撑型内衣避免压迫,哺乳期注意两侧交替哺乳。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胶原蛋白有助于维持皮肤弹性,游泳等扩胸运动可增强胸肌对乳房的承托力。若发现乳头内陷短期内加重或伴有溢液、肿块,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