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内科
低分子肝素钙针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低分子肝素钙针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
低分子肝素钙针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和IIa的活性,阻断凝血级联反应,从而发挥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对Xa因子的抑制作用更强,而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低分子肝素钙针常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低分子肝素钙针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低分子肝素钙通过干扰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相互作用,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作用使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低分子肝素钙针可以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有助于已形成血栓的溶解。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分,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生成,加速血栓的分解。这一作用在治疗已形成的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低分子肝素钙针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注,减少缺血性损伤。微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抗凝和抗炎作用,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保护组织免受缺血缺氧损害。这一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等治疗中有一定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炎症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白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发挥抗炎效应。这一作用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炎症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可能有一定帮助。
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针时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合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淤青或硬结,可采取轮换注射部位、按压止血等措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黑便等出血症状,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K含量适中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降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