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感染乙肝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立即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处理方式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功能损伤程度、肝纤维化进展等因素有关。
多数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此时病毒与免疫系统和平共处,肝细胞未受明显损伤。这类人群每6-12个月需复查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日常应严格禁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若检查发现转氨酶持续升高或病毒载量显著增加,可能提示进入免疫清除期,需考虑抗病毒治疗。
少数感染者虽无自觉症状,但肝脏已存在隐匿性炎症或纤维化。年龄超过30岁、有肝癌家族史、合并其他肝病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肝弹性检测或肝穿刺活检可发现早期病变,此类患者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进程。
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以防脂肪肝加重肝损伤。建议增加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因无症状而忽视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