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君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乳腺外科
奶头痛可能由乳头皲裂、乳腺炎、乳头湿疹、过敏反应、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哺乳期女性因婴儿吸吮方式不当或乳头皮肤干燥易发生皲裂,表现为乳头表面裂纹伴刺痛。可涂抹羊毛脂软膏或红霉素软膏保护创面,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若继发感染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引发乳腺炎,典型症状为乳房红肿热痛伴乳头灼痛。早期可通过冷敷缓解,需遵医嘱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手法排空乳汁。
接触化纤内衣或洗涤剂可能诱发湿疹,表现为乳头及乳晕部丘疹、渗出。应避免搔抓,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哺乳期患者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对乳垫染料、沐浴露等物质过敏时,乳头可能出现瘙痒性红斑。立即停用可疑致敏物,用生理盐水湿敷,必要时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反复发作者需做过敏原检测。
乳腺导管分泌物滞留可能导致导管扩张,出现乳头刺痛伴黄色溢液。需超声检查确诊,轻度者可热敷观察,进展期需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或行导管切除术。
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衣,避免过度清洁乳头。哺乳期需掌握正确衔乳姿势,每次哺乳后涂抹乳汁自然风干。非哺乳期持续疼痛超过1周或伴随肿块、溢血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查肿瘤性病变。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乳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