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吃小龙虾确实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但概率较低。横纹肌溶解症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该病可能与小龙虾体内蓄积的某些毒素或个体代谢异常有关。
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情况多与特定品种或污染环境相关。部分小龙虾可能因生长水域中存在藻类毒素或重金属污染,导致其肌肉组织蓄积有害物质。烹饪过程中若未彻底加热,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破坏横纹肌细胞膜,引发肌红蛋白释放。典型症状在进食后4-12小时出现,包括肩背或下肢肌肉剧痛、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尿液中检出肌红蛋白。轻症患者通过补液和碱化尿液可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个体对小龙虾中某些蛋白成分过敏也可能诱发免疫介导的横纹肌损伤。这类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表现,需与毒素性肌溶解鉴别。有横纹肌溶解症病史或遗传性代谢缺陷人群风险较高,此类人群食用前应咨询医生。2010年南京地区曾报告群体性病例,后经调查与养殖水域微囊藻毒素污染有关,但近年监管加强后发生率已大幅下降。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活体小龙虾,烹饪前充分刷洗并去除虾线,确保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烹煮15分钟以上。食用时避免同时饮酒或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免加重肌肉损伤风险。若餐后出现持续肌肉疼痛或酱油色尿,应立即就医检测肌酸激酶和肾功能指标。日常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肌红蛋白沉积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