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君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乳腺外科
乳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乳腺疾病史、环境暴露等因素引起。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乳腺癌与遗传基因突变密切相关,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这类患者常有家族聚集倾向,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可能超过普通人群。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他莫昔芬片进行预防性治疗。
长期雌激素暴露可能刺激乳腺细胞异常增生。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未生育或晚育、未哺乳等情况均会延长雌激素作用时间。这类患者可能伴随月经紊乱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来曲唑片等芳香化酶抑制剂调节激素水平。
长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习惯可能通过影响代谢增加患病风险。酒精会干扰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肥胖脂肪组织会产生额外雌激素。这类人群可能出现体重指数超标,建议控制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既往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可能进展为癌变。这类患者常有乳房胀痛或结节病史,需每6-12个月复查乳腺超声,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托瑞米芬片进行干预。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某些化学物质可能损伤乳腺细胞DNA。胸部放射治疗史、某些工业化学品接触者风险较高,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等改变。建议从事相关职业者做好防护措施,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上注意控制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的摄取。40岁以上女性应每年进行乳腺临床检查,发现乳房异常变化应及时就诊。哺乳期女性建议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这有助于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持续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