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炎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肝脏穿刺活检、血常规检查等方式诊断。肝炎可能与病毒感染、酒精损伤、药物毒性、自身免疫异常、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急性肝炎患者常见转氨酶显著升高,慢性肝炎可能伴随白蛋白降低或凝血功能异常。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需进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检测。乙型肝炎需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丙型肝炎需检测丙肝抗体和HCV-RNA。甲型、戊型肝炎通过IgM抗体确诊,丁型肝炎病毒检测需在乙肝感染基础上进行。病毒载量检测还能评估疾病活动度和传染性。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实质回声变化,肝硬化时可见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弹性成像技术能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CT或MRI有助于鉴别脂肪肝、肝肿瘤等并发症。重度肝炎患者可能出现门静脉增宽或脾脏肿大等门脉高压征象。
肝脏穿刺活检是评估肝炎病理分级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坏死、炎症浸润及纤维化程度。适用于病因不明、病情进展迅速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术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以防出血,禁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者。
血常规可反映肝炎的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慢性肝炎患者常见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伴随球蛋白升高,酒精性肝炎可能出现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反复异常需警惕肝硬化进展。
确诊肝炎后应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慢性肝炎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出现腹胀、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