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内科
宝宝吃辅食过敏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红疹、胃肠不适、呼吸道症状、口唇肿胀、烦躁哭闹等。过敏反应通常由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的特定成分产生异常反应引起,需及时识别并处理。
皮肤红疹是宝宝辅食过敏最常见的表现,多出现在面部、颈部或躯干,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样风团,可能伴有瘙痒。这类症状通常与鸡蛋、牛奶、花生等常见致敏食物相关。家长需立即停止喂食可疑辅食,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抓挠。若皮疹持续或扩散,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宝宝可能出现呕吐、腹泻或腹痛等胃肠反应,大便性状改变如稀水便或黏液便。这类症状多见于对小麦、大豆等谷物类辅食过敏的情况。家长应暂停添加新辅食,少量多次喂温水预防脱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胃肠功能。
部分宝宝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或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这类反应常见于对海鲜、坚果等辅食过敏的情况。家长需保持环境通风,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若出现喘息或呼吸急促需紧急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
宝宝进食后出现口唇、舌头或眼睑肿胀,可能伴随局部刺痛感。这类症状多由草莓、芒果等水果类辅食诱发。家长应立即用凉毛巾冷敷肿胀部位,避免继续进食可疑食物,观察是否进展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必要时就医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
宝宝表现为异常哭闹、拒食或睡眠不安,可能是过敏导致的身体不适反应。这类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常见于对多种食物成分敏感的宝宝。家长需记录辅食种类与症状出现时间,尝试单一食材逐步排除法,必要时咨询儿科医生进行过敏原检测。
家长在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单一到混合的原则,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并观察3-5天。选择新鲜食材自制辅食,避免过早接触易致敏食物如蛋清、带壳海鲜等。若宝宝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建议随身携带医生开具的应急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日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定期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曲线,确保营养均衡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