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慢加急性肝衰竭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病毒活跃复制或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可能诱发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腹胀、尿色加深等症状。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同时配合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长期酗酒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短期内大量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炎急性发作。乙醇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伴随炎症介质释放加剧肝损伤。典型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中性粒细胞升高。治疗需严格戒酒,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修复肝细胞膜,必要时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抗结核药物或中草药肝毒性成分积累均可导致急性肝损伤。药物代谢中间产物耗竭谷胱甘肽储备,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常见纳差、恶心、转氨酶急剧升高。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解毒,严重时需血液净化治疗。
自身抗体攻击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慢性病程中免疫系统突然激活可能诱发急性肝衰竭。多伴有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阳性等免疫指标异常。治疗主要使用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抑制免疫反应,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威尔逊病等遗传代谢疾病铜离子蓄积,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炎症发作均可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可能出现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需低铜饮食配合青霉胺片驱铜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日40克以下以防肝性脑病加重。可适量食用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米粥、面汤,避免坚硬粗糙食物损伤食管静脉。家属需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变化,记录每日尿量及体重。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肝病科医生评估,禁止自行服用保健品或偏方。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筛查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