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新型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方式传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消化道传播等。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直接被近距离人群吸入呼吸道导致感染。飞沫在空气中扩散距离通常为1-2米,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断该传播途径。在医疗机构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会产生大量气溶胶,需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病毒可通过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物体表面,健康人接触污染部位后经口、鼻、眼等黏膜感染。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需定期消毒。接触公共物品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或肥皂流水冲洗20秒以上。
在密闭、通风不良环境中,病毒可形成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颗粒悬浮较长时间。医疗机构雾化治疗、病房通风系统可能产生气溶胶。普通民众在电梯、影院等密闭空间应缩短停留时间,保持开窗通风。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确诊孕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新生儿需进行核酸检测。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母乳中存在活病毒,但哺乳时需严格做好防护。
患者粪便中可检出病毒核酸,存在粪-口传播风险。便后冲水时需盖马桶盖,防止气溶胶扩散。处理呕吐物、排泄物时应佩戴手套,污染区域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日常应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外出时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用手触摸面部。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充分加热,实行分餐制。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接种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概率,符合条件者应完成全程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