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可通过定期复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体积小于10毫米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通常建议定期复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及形态变化。复查期间需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减少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摄入。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有助于控制息肉增长。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优先选择橄榄油、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促进胆固醇代谢。
对于合并胆囊炎的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熊去氧胆酸胶囊可调节胆汁成分,消炎利胆片能缓解胆囊炎症,胆舒胶囊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直径超过10毫米或短期快速增大的息肉建议行腹腔镜手术。该术式通过腹壁3-4个小切口完成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5-7天可恢复正常生活。
息肉基底宽大或疑似恶变时需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可完整切除胆囊并进行快速病理检查,必要时扩大清扫范围。术后需留置引流管3-5天,住院时间约7-10天,恢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
胆囊息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油炸食品摄入。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息肉直径年增长超过2毫米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初期宜选择低脂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