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怎么检查

3.02万次浏览

乔岐禄 主任医师

乔岐禄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横纹肌溶解症可通过肌酸激酶检测、肌红蛋白尿检测、电解质检查、肾功能检查和肌肉活检等方式诊断。横纹肌溶解症可能与剧烈运动、药物副作用、创伤、代谢异常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

1、肌酸激酶检测

肌酸激酶检测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关键指标,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肌肉损伤。该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当肌肉细胞破坏时会大量释放入血。检测时需抽取静脉血,结果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与肌肉损伤严重性相关,但需排除心肌梗死等疾病干扰。

2、肌红蛋白尿检测

肌红蛋白尿检测通过尿液分析发现肌红蛋白,这是肌肉分解的直接证据。肌红蛋白分子量较小,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使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检测可采用尿常规试纸法或更精确的实验室定量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肌红蛋白尿需与血红蛋白尿鉴别,后者多见于溶血性疾病。

3、电解质检查

电解质检查可发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代谢紊乱,这是横纹肌溶解症的常见并发症。肌肉细胞破坏会释放大量钾离子,可能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低钙血症则因钙离子沉积在损伤肌肉组织中所致。电解质检查需动态监测,特别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血钾变化。

4、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用于评估横纹肌溶解症是否导致急性肾损伤。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可造成肾小管堵塞和毒性损伤。肾功能异常多出现在发病后12-24小时,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有助于及时采取血液净化等干预措施。

5、肌肉活检

肌肉活检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病因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通过取少量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肌肉损伤程度和潜在病因。活检部位多选择临床症状明显的肌肉群,但需避开严重创伤区域。该检查能鉴别横纹肌溶解症与其他肌病,如肌炎或代谢性肌病。

确诊横纹肌溶解症后,患者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肌肉损伤的活动,卧床休息并充分补液。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3000毫升以上,促进肌红蛋白排出。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防止血钾进一步升高。恢复期可进行适度肌肉拉伸,但应循序渐进避免再次损伤。若出现尿量减少、胸闷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定期复查肌酸激酶和肾功能指标,直至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