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坐久了站起来头晕目眩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通常与血液循环调节延迟有关。这种现象可能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贫血、脱水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反应迟缓,当人体从坐位突然站立时,血液因重力作用向下肢聚集,而自主神经未能及时调节血管张力以维持脑部供血。这类情况多见于长期卧床者、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通过缓慢改变体位、穿戴弹力袜等方式改善。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在体位改变时更容易出现脑部缺氧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脱水状态会使血容量减少,加重体位变化时的血压波动,常见于高温环境作业、腹泻或饮水不足人群,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或口服补液盐散。
少数情况下,头晕目眩可能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这类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站立时心输出量无法满足脑部需求,可能伴随心悸、胸痛等症状,需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晕厥三联征,需根据病情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外科手术治疗。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不全也会干扰血压调节,造成站立时血压骤降,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快速起身,建议采取分段站立方式:先由坐姿改为双腿下垂坐姿,休息片刻后再完全站立。规律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如踮脚尖、踝泵运动,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饮食上注意适量增加钠盐和水分摄入,但高血压患者需谨慎。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丧失、言语障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器质性疾病。长期伏案工作者可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