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怎么形成的

1.58万次浏览

李杰 副主任医师

李杰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科

月经的形成主要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是子宫内膜在激素调控下发生周期性脱落和出血的过程。月经周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涉及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等阶段。

1、卵泡期

月经周期开始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巢中卵泡发育,卵泡逐渐成熟并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2、排卵期

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引发黄体生成素峰。黄体生成素峰促使成熟卵泡破裂,卵子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排卵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3、黄体期

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腺体分泌旺盛,为受精卵着床创造适宜环境。若未发生受精,黄体逐渐退化,激素水平下降。

4、月经期

黄体退化后,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发生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坏死,最终脱落排出体外,形成月经出血。月经期通常持续3-7天,出血量约20-80毫升。

5、激素调控

整个月经周期受多种激素精密调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维持月经周期的规律性。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正常的表现,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帮助补充经期流失的营养。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或严重痛经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