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乳头周围有小疙瘩凸起可能与蒙氏腺囊肿、毛囊炎、湿疹、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头状瘤等原因有关。这些情况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隆起、瘙痒或触痛,部分可能伴随分泌物。
蒙氏腺是乳晕部位的皮脂腺,当腺管堵塞时可能形成无痛性小囊肿。囊肿直径多为1-3毫米,表面光滑呈肤色或淡黄色,挤压可能有少量油脂样分泌物。日常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刺激。若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需就医进行消毒处理或抗生素软膏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
毛囊细菌感染会导致红色丘疹伴脓头,常见于出汗过多或衣物摩擦后。初期表现为单个毛囊周围红肿热痛,可能发展为黄色脓疱。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外涂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需注意避免抓挠,选择透气棉质内衣。
过敏性皮炎可导致乳晕区密集丘疹伴渗出,皮肤呈现苔藓样变。急性期有剧烈瘙痒,慢性期可能出现皲裂脱屑。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哺乳期患者应选用不含麝香的炉甘石洗剂。
乳腺导管阻塞引发无菌性炎症时,乳晕区可能出现质硬结节,按压可有奶酪样分泌物。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可能伴随乳头内陷。需超声检查排除肿瘤,轻度者通过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乳晕下单发质韧肿块,可能伴血性溢液。需通过乳腺钼靶或磁共振鉴别良恶性,确诊后通常需要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
建议穿着无钢圈透气内衣减少摩擦,沐浴时避免用力搓洗乳晕区域。观察疙瘩是否在月经周期中有大小变化,记录是否伴随乳头溢液或皮肤溃破。若疙瘩持续增大超过2周、出现疼痛或颜色改变,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或活检。哺乳期女性出现此类症状需优先排除乳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