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外痔疮痒可通过温水坐浴、外用药物、调整饮食、保持清洁、避免久坐等方式缓解。外痔瘙痒通常由局部炎症、分泌物刺激、摩擦等因素引起。
每日用40℃左右温水坐浴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减轻充血和瘙痒。坐浴后可轻柔擦干,避免用力擦拭加重刺激。水中可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稀释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或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能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氢化可的松软膏可缓解炎症反应,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具有消肿止痒作用。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等摄入,避免加重肛周血管扩张。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排便后使用无酒精湿巾或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粪便残留刺激皮肤。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时避免使用强碱性洗涤剂。夜间可侧卧减少局部压迫。
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使用中空坐垫分散压力。避免长时间骑车或驾驶,减少肛周摩擦。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每日3组每组10次。
外痔瘙痒期间应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若出现出血、剧烈疼痛或持续瘙痒超过1周,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疾病。日常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急性期可暂时使用冰袋冷敷缓解灼热感,但每次不超过10分钟。孕妇或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时须优先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