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怀孕初期出现想排便的感觉可能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直肠、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主要有激素水平波动、子宫位置变化、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痔疮加重等原因。建议孕妇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孕早期孕酮水平升高会减缓胃肠蠕动,导致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延长。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产生排便不净感,同时伴随腹胀、食欲下降等表现。可通过增加活动量、少量多餐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直肠前壁,产生类似里急后重的刺激症状。这种情况在子宫后倾的孕妇中更明显,通常伴随尿频现象。建议采取侧卧体位减轻压迫,避免久坐久站。
早孕反应可能导致饮食结构改变,蔬菜水果摄入减少引发便秘。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燕麦片、西蓝花、火龙果等食物。注意同时增加饮水量至1500-2000毫升。
妊娠期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表现为排便感频繁但排便量少。这种情况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调节。
孕期盆腔充血易诱发或加重痔疮,产生肛门坠胀感。建议使用温水坐浴缓解,避免用力排便。若出现便血可遵医嘱外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禁用含麝香成分的痔疮膏。
孕妇应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肠蠕动。饮食中适量添加亚麻籽油、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物。如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排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进行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但避免仰卧位运动以防子宫压迫下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