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功能性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规律作息、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功能性腹泻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稀便或水样便,但无器质性病变。
减少高脂肪、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辛辣调料、豆类等。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蒸蛋,避免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乳糖不耐受者需限制乳制品。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泡菜也可辅助补充有益菌。需持续使用2-4周观察效果,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保持每日固定进食和排便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规律蠕动。睡眠不足可能加重肠道敏感,建议保证7-8小时睡眠。
焦虑、压力可能通过脑肠轴加剧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严重者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黏膜;复方苯乙哌啶片通过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次数;匹维溴铵片能缓解肠道痉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止泻药物掩盖病情。
日常需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避免诱发因素。注意补水及电解质平衡,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若出现持续体重下降、血便、夜间腹泻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保持耐心,多数功能性腹泻通过系统调理可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