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恶心反胃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喝水、注意休息、遵医嘱使用药物、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恶心反胃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反应、药物副作用、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或过甜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若因妊娠反应导致恶心,可尝试食用苏打饼干或柠檬水缓解症状。
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有助于稀释胃酸并补充体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部不适。可尝试添加少量生姜片泡水,生姜中的姜辣素有止呕作用。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饭后不要立即平卧,可采取半卧位休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盐酸甲氧氯普胺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多潘立酮片可促进胃排空,盐酸甲氧氯普胺片具有中枢性止吐作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使用前需排除药物禁忌证。
中医认为恶心反胃可能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有关,可采用针灸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缓解症状。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中成药调理胃肠功能。艾灸中脘穴对寒性胃痛呕吐有一定效果。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或生冷食物。如恶心反胃伴随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孕妇出现严重孕吐导致脱水时需立即医疗干预。长期反复恶心需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