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吐血是怎么回事

2.17万次浏览

李涛 主任医师

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硬化吐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凝血功能障碍、肝癌破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输血等方式治疗。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食管胃底静脉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当曲张静脉压力过高或受到食物摩擦时可能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如聚桂醇注射液、组织胶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可紧急止血,预防性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患者需避免粗糙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表现为呕血伴上腹痛。需完善碳13呼气试验检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幽门螺杆菌。出血期间禁食,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门脉高压导致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形成特征性蛇皮样改变,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出血。表现为慢性渗血或急性呕血,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治疗需控制门脉压力,使用生长抑素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减少内脏血流,必要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纠正凝血异常。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热过硬食物。

4、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减少,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需静脉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考虑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日常需避免磕碰,使用软毛牙刷。

5、肝癌破裂

肝硬化合并肝癌时,肿瘤生长过快或位置表浅可能发生自发性破裂,造成腹腔内大出血或经消化道呕血。增强CT可明确诊断,需紧急行肝动脉栓塞术止血,后续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可使用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控制肿瘤进展,仑伐替尼胶囊靶向治疗。患者需绝对卧床,避免剧烈咳嗽或腹部用力。

肝硬化患者出现吐血属于急危重症,应立即禁食并平卧,家属需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后需配合完成血常规、肝功能、胃镜等检查,根据出血原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恢复期饮食应从冷流质逐渐过渡至低脂软食,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坚硬带刺食物。严格遵医嘱服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症状需及时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