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硬化晚期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并发症。肝硬化晚期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肝脏纤维化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患者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引发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常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急性出血,必要时需进行内镜下套扎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脑病由肝脏解毒功能衰竭导致血氨等毒性物质积累引起,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或扑翼样震颤。轻度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重度可出现昏迷。治疗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肠氨吸收,或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调节氨代谢。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
腹水因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腹腔积液积聚,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可能伴随呼吸困难、脐疝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联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行腹腔穿刺放液。日常需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合并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少尿、血肌酐升高。发病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有关。临床使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注射液改善肾灌注,必要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或甲胎蛋白升高。定期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治疗根据分期选择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或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肝脏影像学筛查。
肝硬化晚期患者需绝对禁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制品。可适量食用低脂鱼肉、豆腐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坚硬粗糙食物损伤曲张静脉。保持每日适量活动,如散步30分钟,但需避免劳累。家属应学习肝性脑病早期表现,定期陪同患者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