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老年人走路气喘可能由心肺功能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肺活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运动时易出现氧气供需失衡。表现为快步行走或爬坡时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日常可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心肺耐力,避免突然剧烈活动。若伴随口唇发绀或胸痛需警惕心肌缺血。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喘伴慢性咳嗽。肺功能检查可确诊,临床常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控制症状。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日常需避免冷空气刺激。
血红蛋白不足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常见于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除气喘外还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补充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饮食应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饮茶需与补铁间隔2小时。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引起肺淤血,典型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下肢水肿。临床常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负荷,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需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监测体重变化,出现端坐呼吸需急诊处理。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代谢,导致心悸与运动耐量下降。可能伴随多汗、手抖、体重下降。确诊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常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抑制激素合成。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
建议老年人保持适度运动如每周3次30分钟快走,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室内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饮食注意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限制高盐食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出现静息气喘或夜间憋醒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