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4070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外科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有急性大出血、严重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手术中失血过多、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输血需严格评估临床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血液制品使用。

1、急性大出血

创伤、消化道出血或产后出血等导致的急性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时需紧急输血。失血后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伴有休克表现是明确指征。治疗需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红细胞悬液配合晶体液复苏,同时处理原发出血灶。常见伴随症状包括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2、严重贫血

慢性贫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低于80g/L或急性贫血引发器官缺氧时需输血纠正。多见于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或营养缺乏等情况。输血前应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选择洗涤红细胞可降低过敏风险。需注意输血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2单位,避免循环超负荷。

3、凝血功能障碍

肝病、血友病或大量输血后引发的凝血因子缺乏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手术中异常出血且PT/APTT延长1.5倍以上为输注指征。每单位血浆含200-250ml液体,需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需输注机采血小板。

4、术中失血过多

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等复杂手术中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0%需成分输血。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异体血需求。监测血红蛋白、乳酸和碱剩余值指导输血,维持血红蛋白在80-100g/L范围。大量输血时需注意钙剂补充和体温维持。

5、低血容量性休克

严重烧伤、脓毒症等导致的分布性休克需液体复苏联合输血治疗。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且组织灌注不足时,输注红细胞可改善氧输送。需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和血乳酸水平,避免过度输血增加感染风险。

输血治疗须严格遵循指征,术前优化贫血状态可减少输血需求。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高蛋白饮食有助于血红蛋白合成。出现寒战、发热等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对症处理。所有输血过程需完整记录并保存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