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饮食要注意什么

9256次浏览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炎患者饮食需注意低脂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补充维生素、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合理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并促进修复。

1、低脂高蛋白

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坚果,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再生,但过量可能加重代谢负担。

2、适量碳水化合物

主食以全谷物和薯类为主,如燕麦、糙米、红薯,每日总量约200-300克。避免精制糖和甜食,防止糖代谢紊乱诱发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调整碳水比例。

3、补充维生素

重点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通过西蓝花、猕猴桃、瘦肉等食物获取。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需谨慎补充,避免过量蓄积。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复合维生素片,如21金维他片。

4、限制钠盐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合并腹水者需降至3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和含钠调味品。烹调可用柠檬汁、香草替代盐分,监测尿量和下肢水肿情况。

5、禁忌食物

严格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避免辛辣调料、生硬粗糙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霉变花生等含黄曲霉素食物可能加重肝癌风险,需绝对禁止。

肝炎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以降低肝脏负荷。可适量饮用菊花决明子茶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代茶饮,但避免自行服用中草药。合并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摄入,出现食欲显著下降或黄疸加重时须立即就医。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方案,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肝病专用营养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