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岐禄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月子期间大便出血可能与痔疮、肛裂、肠道炎症、凝血功能障碍、产后便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产后因盆底肌松弛及久坐久卧易诱发痔疮,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滴血或喷血,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配合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妇应避免久蹲用力,保持肛门清洁干燥。
分娩时用力过度或产后便秘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出现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伴少量鲜红色出血。建议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外涂促进裂口愈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家长需帮助产妇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西梅、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能引起黏液脓血便,伴随腹痛、里急后重感。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酪酸梭菌活菌散、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炎症。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药物安全性,避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妊娠期凝血功能变化或产后大出血可能导致凝血异常,表现为皮下瘀斑、牙龈出血合并便血。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产妇应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恶露量与性状变化。
激素水平变化及活动减少易导致粪便干硬,排便时擦伤直肠黏膜引发出血。可短期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建议产妇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早餐前饮用温蜂蜜水刺激排便反射。
月子期间需保持每日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适量食用燕麦、芹菜、猕猴桃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周,选择纯棉透气内裤。若出血持续3天未缓解或伴随发热、头晕等症状,家长需立即陪同就医进行血常规、肠镜等检查。哺乳期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母乳喂养情况,避免使用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