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炎患者饮食需注意低脂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补充维生素、避免酒精及刺激性食物、控制钠盐摄入。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
肝炎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坚果,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蛋白质缺乏可能影响肝细胞再生,但过量会增加血氨浓度。
每日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如燕麦、糙米,提供200-300克碳水化合物。避免精制糖和甜食,防止糖代谢紊乱诱发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将碳水化合物分散至多餐摄入。
重点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可通过西蓝花、猕猴桃、瘦肉等食物获取。脂溶性维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避免过量蓄积。慢性肝炎患者常伴有维生素K缺乏,可适量进食深绿色蔬菜。
严格戒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减少煎炸、腌制食品。急性期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蒸蛋羹,减轻胃肠黏膜刺激。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腹水患者需限制在2-3克。避免加工食品、酱料等高钠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可选用低钠盐替代品,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钾盐。
肝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4-6餐少量多餐,烹调以蒸煮炖为主。合并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摄入,出现腹水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血氨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方案,必要时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