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中度脂肪肝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酒、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摄入、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应超过500克,优先选择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主食可替换为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限制油炸食品。每周食用深海鱼类2-3次,补充ω-3脂肪酸。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区间。可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8-10组动作。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BMI 18.5-23.9范围。减重速度建议每月2-4公斤,避免快速减重。腰围男性应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必要时可寻求营养师指导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须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戒酒期间可能出现戒断反应,严重者需医疗干预。避免含酒精饮料和食物,注意药物中的酒精成分。参加戒酒支持小组有助于长期维持。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双环醇片等护肝药物。合并糖尿病可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高脂血症可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药物治疗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不可依赖药物。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7-8小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通过综合干预多数中度脂肪肝可逆转,但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