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斌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高原反应的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眠、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通常由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导致机体缺氧引起,可能出现轻微不适或严重并发症。
头痛是高原反应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多集中于前额或太阳穴区域。缺氧导致脑血管扩张和颅内压增高是主要原因,可能伴随头晕或视物模糊。轻度头痛可通过吸氧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
高原低氧环境会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引发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甚至喷射性呕吐。症状较轻时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呕吐严重者需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止吐,并警惕脱水风险。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需立即下撤至低海拔地区。
机体为适应缺氧环境会降低代谢率,导致肌肉供能不足,表现为四肢沉重、行动迟缓。轻微乏力可通过间断吸氧改善,严重疲劳伴意识模糊可能进展为高原脑水肿,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并紧急转运。
夜间呼吸频率代偿性增快会干扰睡眠节律,出现入睡困难或频繁觉醒。建议保持卧位吸氧,避免使用安定片等中枢抑制剂。合并口唇发绀的失眠可能是高原肺水肿前兆,需监测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提示病情加重。便携式氧气瓶可暂时缓解症状,出现粉红色泡沫痰需立即使用呋塞米片利尿并紧急救治。
进入高原前应阶梯式适应海拔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暴饮暴食。准备乙酰唑胺片等预防性药物,行程中每日监测血氧和心率。出现意识障碍、咳粉红色痰或无法缓解的头痛时,必须立即停止上升并下降至少500米海拔,同时联系医疗机构获取专业救治指导。保持温暖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减轻症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提供快速能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