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祛湿气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改善居住环境等方式改善。湿气重可能与气候潮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外感湿邪、久居湿地等因素有关。
饮食上可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健脾利湿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及甜腻食物。薏米可煮粥或与茯苓配伍煎水饮用,赤小豆适合与鲤鱼炖汤,山药可蒸食或煲汤。长期过量食用生冷瓜果或肥甘厚味易加重湿气,建议烹饪时加入生姜、陈皮等温性调料中和寒湿。
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湿邪排出。建议每日坚持30分钟微汗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淋浴或吹风。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通过踮脚尖、拍打胆经等简单动作疏通经络。
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能温阳化湿,拔罐可祛除体表湿邪。脾虚湿盛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颗粒,湿热体质适合茵陈五苓糖浆,寒湿人群可用附子理中丸。中药足浴选用苍术、艾叶等药材煮沸后泡脚20分钟效果较佳。
湿气重伴腹胀腹泻时可遵医嘱使用香砂养胃丸,关节酸痛适用风湿骨痛胶囊,头身困重明显者可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需注意平胃片与清热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及阴虚体质者用药前需咨询中医师。
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湿度超过70%时应使用除湿机。梅雨季节可放置生石灰或竹炭包吸附潮气,床单被褥定期暴晒。涉水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水装备,淋雨后及时更换干衣,避免直接睡卧于水泥地板等阴冷处。
祛湿需长期坚持生活调理,建议每日晨起观察舌苔厚腻程度评估湿气变化。三伏天可贴敷三伏贴增强祛湿效果,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防潮。若出现口苦黏腻、大便溏泄不止或关节肿胀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避免自行滥用利尿祛湿药物导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