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拉肚子拉出泡沫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感染性肠炎等因素有关。泡沫便通常由肠道气体与液体混合形成,伴随腹泻时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可能引发泡沫便。这类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与肠道液体混合后形成泡沫。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通常症状可自行缓解。若伴有腹痛腹胀,可尝试热敷腹部帮助排气。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泡沫状腹泻。肠道有害菌过度繁殖会产生异常气体,同时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日常适当补充酸奶等发酵食品。
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者摄入乳制品后,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气,导致泡沫样腹泻。典型表现为进食奶制品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确诊后需限制乳糖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糖酶片,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替代。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可能出现泡沫便,常与精神紧张、食物敏感等因素相关。症状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病变,可能伴随排便急迫感或里急后重。治疗需结合心理调节,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泡沫样水样便,多伴发热、呕吐等症状。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感染时,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对症治疗,细菌感染需用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
出现泡沫便时应记录饮食情况与伴随症状,避免摄入生冷油腻食物。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等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肠道敏感者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以规避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