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静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医内科
落下月子病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月子病通常由产后气血不足、受寒受风、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感染等因素引起。
产后气血亏虚需注重营养补充,可适量食用乌鸡汤、红枣枸杞粥、猪肝菠菜汤等温补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饮食,如冰镇饮品、辣椒等可能加重体内寒湿。每日少量多餐,搭配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帮助胃肠功能恢复。
产后6周后可从散步、产褥操等低强度运动开始,每次不超过30分钟。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疼痛、腰酸背痛等症状。禁止剧烈运动或过早负重劳动,需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
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可驱寒温经,每周2-3次。中药熏蒸或足浴使用艾叶、生姜等药材,有助于缓解畏寒肢冷。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方剂调理气血。
关节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等中成药。若存在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安全性,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
产后抑郁情绪可能加重躯体症状,可通过倾诉、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属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创造安静休息环境。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自杀倾向时,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干预。
月子病恢复期间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注意腰腹部保暖,使用护腰垫或暖宝宝热敷。居室温度维持在24-26℃,避免直接吹风。每周监测体温及恶露情况,如出现发热、出血增多等异常应及时复查。产后42天需返院进行盆底肌评估和全面体检,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