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

7934次浏览

侯大为 主任医师

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儿童牙龈上长肉疙瘩可能由牙龈炎、乳牙萌出、外伤、感染或囊肿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儿童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可能出现肉疙瘩。日常护理包括使用软毛牙刷、定期刷牙、使用儿童专用牙线,必要时可使用含氟牙膏或漱口水。

2、乳牙萌出:乳牙萌出过程中,牙龈可能出现肿胀和肉疙瘩,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家长可以通过按摩牙龈、提供冷敷的牙胶或软质食物缓解不适,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3、外伤:儿童在玩耍或进食时可能因意外碰撞或咬伤牙龈,导致局部肿胀或肉疙瘩。轻微外伤可通过冷敷、保持口腔清洁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4、感染:牙龈感染可能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和肉疙瘩。轻度感染可通过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和适当休息缓解。若感染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每日三次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125mg,每日两次。

5、囊肿:牙龈囊肿是牙龈组织内的液体积聚,可能表现为肉疙瘩。常见类型包括牙源性囊肿和黏液囊肿。囊肿通常需通过手术切除,如囊肿摘除术或激光切除术,术后需注意口腔卫生和定期复查。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避免过多摄入甜食和碳酸饮料。同时,注意观察儿童牙龈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均衡饮食也有助于增强儿童免疫力,预防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