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病理性黄疸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出生后24小时内至7天,及时干预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时机主要与黄疸类型、胆红素水平、出生体重、日龄及有无高危因素相关。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光疗阈值时需立即干预。足月儿一般超过12mg/dl、早产儿超过10mg/dl即达到治疗标准。动态监测胆红素曲线变化,若上升速度过快(每日增幅>5mg/dl)或接近换血阈值时需提前治疗。
出生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多为病理性,需紧急查明溶血等病因。3-7天为胆红素高峰期,此阶段光疗效果最佳。超过2周未消退的黄疸需排查胆汁淤积等特殊病因。
合并溶血病、早产、低体重、败血症等情况需提前干预。ABO/Rh血型不合溶血患儿出生后即需预防性光疗,G6PD缺乏症患儿出现酱油色尿时应立即治疗。
出现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增高等胆红素脑病先兆时,无论胆红素值高低均需紧急治疗。此时需采用强化光疗联合人血白蛋白输注,严重者需换血治疗。
感染性黄疸在抗感染同时需持续光疗至胆红素达标。胆道闭锁患儿需在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黄疸需同步补充甲状腺素。
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者每日哺乳8-12次。光疗时注意补充水分及钙剂,遮盖眼睛及会阴部。出院后每周复查胆红素至正常范围,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发育。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接触樟脑丸等溶血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