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咳嗽发热不一定是肺炎,可能由感冒、支气管炎、咽炎、过敏性咳嗽或肺结核等疾病引起。
普通感冒是咳嗽发热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治疗以休息、多饮水为主,可选用复方氨酚烷胺片缓解症状。体温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退热药物。
支气管炎症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或咳痰,可能伴有低至中度发热。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治疗包括对症止咳化痰,细菌性感染需配合抗生素。雾化治疗有助于缓解气道痉挛。
急慢性咽炎可因炎症刺激引发咳嗽反射,常伴随咽部灼热感和低热。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淋巴滤泡增生。治疗重点在消除病因,如戒烟限酒,使用咽炎含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抗菌治疗。
特定过敏原刺激可导致阵发性干咳,部分患者出现低热表现。典型特征为夜间及晨起咳嗽加重,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需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严重者需进行抗过敏治疗。
肺结核患者常见午后低热伴慢性咳嗽,可能咳血痰。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长期发热伴体重下降需警惕本病。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通常为6-9个月。
出现咳嗽发热症状时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补充维生素C。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症状持续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完善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儿童及老年人出现高热需特别警惕,不应自行长期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