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急性胆囊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解痉镇痛治疗、内镜下胆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缺血、化学性刺激等原因引起。
急性发作期需完全禁食,通过鼻腔插入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此举能减少胆汁分泌,降低胆囊内压力,缓解胆囊肿胀疼痛。胃肠减压期间需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机体代谢需求。待腹痛缓解、炎症指标下降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常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疗程通常持续7-10天。伴化脓性胆管炎者需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选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或间苯三酚注射液缓解胆道痉挛,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严重疼痛者可短期应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但需注意避免掩盖腹膜炎体征。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适用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胆囊炎,通过ERCP技术放置鼻胆管引流管或塑料支架。能迅速降低胆道压力,引流感染性胆汁,改善全身中毒症状。术后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胰腺炎等并发症。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时,应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状况决定,轻症者可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重症者需在72小时内完成急诊手术。术后注意切口护理,逐步恢复低脂饮食。
急性期缓解后应长期保持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限制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摄入。每日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避免长时间空腹。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胆管代偿情况。出现右上腹隐痛、脂肪泻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