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儿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小儿腹泻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过敏、药物反应、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应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苹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恢复。
2、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腹泻后给予50-100毫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加重腹泻。适当补充水分可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使用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每次1袋,每日3次;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1袋,每日2次;必要时可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
4、观察症状:注意观察腹泻次数、粪便性状、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严重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密切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5、及时就医: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严重脱水、呕吐、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等,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或抗生素治疗。及时就医可避免病情恶化。
小儿腹泻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