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小儿支气管炎可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口服化痰药物、抗感染治疗、物理排痰、补液支持等方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雾化吸入是小儿支气管炎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异丙托溴铵溶液等。该方法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和炎症,适用于喘息明显的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雾化方案。
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药物可稀释痰液,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这类药物能够改善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减轻咳嗽症状,特别适用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儿。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临床上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判断感染类型,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对于婴幼儿可采用拍背排痰法,手掌呈空心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每日3-4次。年长儿可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通过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呼吸道湿化也有助于痰液稀释,可使用生理盐水雾化或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
保证充足液体摄入可预防脱水并稀释呼吸道分泌物。6个月以下婴儿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年长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米汤等。静脉补液适用于拒绝进食或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需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补液量。
小儿支气管炎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C。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促进康复。监测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预防应注意手卫生,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