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慢性湿疹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活护理和中医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和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外用药物是慢性湿疹治疗的首选方式,常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卤米松等,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对于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口服药物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瘙痒和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光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常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光疗能够抑制皮肤炎症反应,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适用于中重度慢性湿疹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眼睛和正常皮肤,避免过度照射导致皮肤损伤。
生活护理在慢性湿疹治疗中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香水等。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无香料、低致敏性的保湿剂。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热和出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病情。
中医治疗慢性湿疹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消风散等。中药外洗、针灸、拔罐等疗法也有一定疗效。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复发。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加重病情。
慢性湿疹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对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长期管理慢性湿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