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脏病的手术风险大吗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结构性心脏病的手术风险因病情、手术类型及患者身体状况而异,主要受手术复杂性、患者年龄、合并症、手术团队经验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

1、手术复杂性:

结构性心脏病的手术风险与手术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例如,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风险较低,而复杂的法洛四联症矫正术风险较高。手术涉及的心脏结构越多,操作难度越大,风险也相应增加。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评估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2、患者年龄:

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婴幼儿和老年人因心脏功能及身体恢复能力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婴幼儿心脏发育尚未完全,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合并症:

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会影响手术风险。这些合并症可能导致术后恢复缓慢,增加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风险。术前对合并症进行有效控制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4、手术团队经验:

手术团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手术风险。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和麻醉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从而降低手术风险。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非常重要。

5、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质量对手术风险也有重要影响。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合理使用药物及早期康复训练等,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护理团队的协作是术后恢复的重要保障。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在术后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和水果。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术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