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晚上出现耳鸣可能由噪音暴露、精神压力、耳部疾病、血管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长期接触高分贝噪音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耳鸣。白天环境嘈杂可能掩盖耳鸣症状,夜间安静时更为明显。建议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防护耳塞。高频听力检测可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需听觉康复训练。
焦虑抑郁会加重中枢听觉系统敏感度,形成主观性耳鸣。这类耳鸣常表现为双侧高频蝉鸣声,伴随失眠多梦。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情绪状态,每日冥想放松练习可降低大脑对耳鸣信号的过度关注。
中耳炎、耳硬化症等疾病会引起传导性耳鸣,梅尼埃病则导致波动性低频耳鸣。常伴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异常。需通过声导抗测试、前庭功能检查明确病因,急性发作期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夜间血压波动或血管痉挛可能导致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同步。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颅内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畸形。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严重血管病变需介入治疗改善耳部供血。
部分抗生素、利尿剂、水杨酸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多在用药后出现双侧耳鸣。及时停药可逆转早期损伤,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听力。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老年人用药更需谨慎评估风险。
日常可摄入富含锌、镁的牡蛎、坚果等食物,促进耳蜗神经修复;睡前用温热毛巾敷耳周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症状。若耳鸣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眩晕、听力骤降,需尽快进行纯音测听、颅脑影像学检查排除听神经瘤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