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血液内科
血小板容积偏高可能由血液浓缩、缺铁性贫血、炎症反应、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机体脱水或大量出汗导致血液中水分减少,血细胞相对浓缩时可能出现血小板容积暂时性升高。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后指标可恢复正常。需注意排除高温环境作业、剧烈运动等诱因。
铁元素缺乏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骨髓代偿性产生更多小型血小板时会出现容积偏高。患者可能伴随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补充富铁食物或铁剂改善,同时需排查慢性失血等病因。
感染或创伤等引发的炎性刺激会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加,表现为容积升高。常见于肺炎、阑尾炎等细菌感染,或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控制原发疾病后血小板参数多可逐渐恢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异常增殖,容积持续偏高。患者可能伴随血栓形成倾向,需通过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必要时采用血小板单采术或干扰素治疗。
脾切除术后或脾功能减退时,血小板破坏减少,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及容积升高。这类情况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并发症,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对于血小板容积偏高的患者,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适量食用黑木耳、洋葱等具有抗凝作用的食物,避免高脂饮食。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40分钟。定期复查血常规,若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异常升高者应完善骨髓活检、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