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心律失常的危害不容忽视,可能引发心功能不全、血栓形成、脑卒中、晕厥甚至猝死。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心律失常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1、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日常护理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每日一次,或强心药如地高辛片0.125mg每日一次。
2、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患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或其他器官栓塞。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片2.5mg每日一次,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片10mg每日一次。
3、脑卒中:心律失常相关血栓脱落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脑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心律失常、抗凝治疗以及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4、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晕厥可能导致跌倒受伤,对老年人尤其危险。患者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三次,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5、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可能导致猝死。猝死是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后果,需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预防猝死的措施包括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
心律失常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限制高脂肪、高盐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心律失常的关键。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