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慢性腰肌劳损可通过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慢性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肌肉力量不足、寒冷刺激、急性损伤未完全恢复等原因引起。

1、日常护理: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可使用热敷垫或热水袋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适当进行腰部拉伸和放松训练,如猫式伸展、婴儿式等,缓解肌肉紧张。

2、物理治疗: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手段改善症状,如超声波治疗、低频电刺激、红外线照射等,帮助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手法治疗如按摩、推拿、整脊等,可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水疗或温泉疗法也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塞来昔布胶囊200mg,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替扎尼定片2mg,可减轻肌肉痉挛。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

4、运动康复:加强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鸟狗式等,提高腰部稳定性。进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改善肌肉弹性。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增强整体体能。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荷。

5、生活调整:改善工作环境,如调整座椅高度、使用腰垫,保持正确坐姿。避免提重物或弯腰搬物,采用下蹲姿势。控制体重,减轻腰部负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

慢性腰肌劳损的康复需要综合调理,建议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新鲜蔬果,促进肌肉修复。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控制炎症反应。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如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