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炎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胆囊炎通常由胆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
1、胆结石:胆结石是胆囊炎的常见原因,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炎症。治疗可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500mg每日两次,或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缓解症状。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胆囊负担。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能由肠道细菌逆行进入胆囊引起,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疼痛。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或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两次。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扩散。
3、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导致胆汁排出不畅。治疗可通过服用促胆汁分泌药物如去氢胆酸片250mg每日三次,或进行胆囊按摩促进胆汁排出。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4、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炎可能由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引起,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不适。治疗可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片3片每日三次,或使用中药如茵陈蒿汤调理。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可能由胆结石嵌顿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治疗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胆囊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胆汁排出。定期复查胆囊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