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危害大吗

侯大为 主任医师

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危害较小,但病理性黄疸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周内达到高峰,2周内逐渐消退。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2.9mg/dL,对新生儿健康无明显危害。多喂母乳、增加排便次数有助于胆红素排出。

2、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通常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持续4-12周。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5mg/dL,暂停母乳喂养2-3天可明显改善症状。

3、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多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如ABO溶血或Rh溶血。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可能超过20mg/dL,需及时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与新生儿感染有关,如败血症、肝炎等。胆红素水平升高,常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抗感染治疗结合光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5、胆道闭锁: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患儿常伴有灰白色大便和深黄色尿液,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或肝移植。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注意合理喂养、增加排便次数、避免感染等。饮食上多喂母乳,必要时可补充配方奶粉。运动方面可适当进行抚触和被动操,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